首页 学习动态 安排部署 交流研讨 视频园地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走科技创新之路 助农业振兴发展——学习“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的重大部署”精神心得体会
来源:植物保护研究所 马平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中首先总结精炼了“十八大”以来,在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以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时分别在报告的第十二、十三、十四部分,对这三方面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部署。
        一、深刻领会二十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部署的重要意义
        1.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立足政治和战略全局高度,明确指出要“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历史性战略性要求,为新时代强军兴军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总书记指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社会战火频频、兵燹不断,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循环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堪回首的苦难。”历史昭示我们,富裕不等于强大,发展也不必然带来安全。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军事上不能自强起来,那么即使经济上再富有,也难免要遭受外来欺凌,国防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一步,国防建设就要推进到哪一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强调:“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的发展阶段,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和新的战略环境。只有把军事能力搞过硬,做到平时稳控局势、战时决战决胜,才能兜住国家安全的底,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保持战略主动。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苦难到辉煌,历经火器时代、机械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洗礼,努力探索由追赶时代到并行引领时代的现代化道路,武器装备实现从“万国牌”到“中国制造”的历史性跨越,备战打仗实现从征战陆上疆域到运筹全维多域的历史性拓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了一次次量变质变,蹚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军胜战之路。
        2.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新时代十年,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没有“一国”这个前提,“两制”就无从谈起。必须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统一的时、势、义始终在祖国大陆这一边。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不可阻挡!
        3.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八次提到共同体,五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外还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是分为不同层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报告中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积极的践行者、重要的贡献者。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提升研究所综合实力
        1.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研发及服务水平
        在强军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军建设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基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创新先进技术向战斗力转化的模式。
        作为农业科研院所,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农业高质高效,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按照“结合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的工作思路,通过创新形式手段,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信守科研诚信等宣传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为“四个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做贡献,在“科技创新中做表率、科技服务中当先锋”。“十三五”以来,我所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承担国家和省级等项目167项,获得科研经费1.15亿元。获科研成果奖励1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3件,制订行业和地方标准18项,发表论文361篇,其中,SCI源论文65篇,一级学报论文95篇。创制绿色防控新产品7个,研发土传病害早期检测技术、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关键技术20余项,为企业开展农药田间药效检测和作物品种抗性鉴定服务3500余项。研究所科技服务成效突出,在国家和省级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每年以规模化示范、专家讲课、田间指导等形式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培训人员近7000人次。打造了桃、设施蔬菜、食用菌示范基地和“品牌蔬菜工作站”,实现了“政府+科研机构+新型经营主体+营销企业”的合作共赢机制。我所是“全国农业百强研究所”,连续20余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农业线虫等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所80%以上研究团队进入国家行列,为我省农业生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2.强化平台支撑优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主动,胸怀人类前途,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也越来越宽。在乡村振兴、三农事业方面,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大有作为。既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将中国好经验好做法向国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广大非洲国家介绍分享,从而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互惠关系和友谊,又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其它国家的好经验好做法介绍到中国来,使中国在“三农”工作质量上有所提升,进而与其它国家实现融通和融合。我所长期与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保持着合作联系,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进一步放宽,2023年研究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工作实际,打造周边国家科技合作前沿阵地、务实推进国际农业科技交流等重点任务,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当中,有效提升研究所的科技创新水平,增加国际影响力,在全球农业科技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交流研讨,植保所,马平 访问:4764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网络中心 制作维护
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邮政编码:050051 备案号:冀ICP备09020210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