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动态 安排部署 交流研讨 视频园地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来源:滨海所 刘善资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部署了今后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与以往的党代会报告相比,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单列部分作出部署,成为是系列战略部署之一。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笫一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报告从4个方面作出部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等。
        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三农”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会议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只有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作为省农科院下属的唯一以滨海区域农业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在原有基础上,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沿着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为我省滨海区域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坚持“四个面向”,明确发展定位
        1、发展基础:应该说,近5年来,我所步入了发展阶段,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省级科技项目、产业体系项目、省青年自然基金项目等均有涉猎;二是科技供给能力有效增强。仅主持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有2项,审鉴定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余项,审定省级地方标准等10余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软件著作权5项以上,发表SCI源论文8余篇;三是科技服务成效凸显。在唐山、沧州打造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基地4个,科技服务范围辐射我省16个县市区。四是科技人才队伍不断优化。现有在职博士4人,在职攻读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9人;五是科技创新科研平台持续完善。累计落实各级各类条件建设经费2560余万元,集“实验室-试验站-示范基地”为一体的科研平台体系日臻完善;六是学科布局趋于科学。水稻、功能植物、绿化植物、盐碱地果蔬、滨海生态、农田秸秆综合利用等体现滨海区域特色的学科群初步建成。
        2、面临形势:一是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由主要追求产量转变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对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个性化、营养化需求更加明显;二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进入新阶段,加快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成果的研发迫不及待;三是国家、省对盐碱地利用提到新高度。“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的大政方针已明确,对我所是千载难逢历史机遇期。
        3、存在问题:一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二是在耐盐植物、盐碱地果蔬、滨海生态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攻关有待加强;三是科技成果示范与技术服务工作与政府需求、企业需要、农民期盼的对接还不够精准;四是人才断档将是制约我所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4、发展定位:把握“立足基础、培育特色、打造优势”的总体思路,突出“耐盐”学科特色,注重经济可行性和应用规模性,打造产业带动性强、区域特色突出的优势学科,做好“盐碱地”文章,培育“盐碱地”标志性品牌,加快攻克滨海农业技术短板和“卡脖子”科技难题,构建研究基础扎实、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的科技创新新体系。
        二、坚持目标导向,促进学科发展
        1、发展目标:积极谋划推动“打造四个高地”:河北滨海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河北滨海农业科技转化高地、河北滨海农业科技人才高地、河北滨海农业科技平台高地,到2025年,全所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能力、人才保障能力、平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整体研究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2-3个研究方向进入国内先进行列,育成高产稳产、优质专用、 绿色生态新品种15个以上, 研发农业产业急需的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10项以上;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重大成果奖励2项以上。
        2、研究重点:
        水稻学科:以“耐盐优质超高产突破性水稻新品种”、“抗倒伏优质高产长粒型香稻品种”和“抗除草剂高产优质新品种”为重点,加强水稻种质资源和新优品种培育研究;强化水稻栽培生理、抗逆生理、营养调控、高光效群体塑造、环境-作物-土壤互作机理等研究,构建水稻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促进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滨海绿化植物学科:提升绿化植物耐盐新种质创制及耐盐机制方面的研究水平。主要开展植物耐盐机制研究,创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选育乔灌草耐盐植物新品种,优化耐盐绿化植物组合配置,开展耐盐植物直栽、耐盐植物+原土改良技术集成模式研究,降低植被绿化成本,提升绿化可持续效果。
        耐盐功能植物学科: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筛选、优异种质资源搜集开发利用、高效栽培与绿色生产、功能成分提升等技术研究,加强药食同源植物利用途径、方式、方法的研究,提升功能植物产业综合效益。
        滨海生态学科:开展植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分布、动态及环境因子长期监测,明确影响植被演替的主要因素及植被退化原因;挖掘滨海区域可利用资源,开展近自然植被修复技术研究,为滨海植被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服务。
        盐碱地果蔬学科:开展盐碱地果蔬种质创新及生境适应机制、盐碱地土壤盐分演化规律、果蔬品质形成机制、连作障碍产生机制等应用基础研究,集成盐碱地高效利用、绿色高效养分管理等新技术新模式。
        农田秸秆综合利用学科:以节能减排、秸秆利用为核心,开展秸秆还田改良盐碱地作用机制、作物养分循环及高效利用机理等应用基础研究,创制新型高效土壤改良剂产品,集成耕地质量培育、农田秸秆综合高效利用等新技术新模式。
        三、坚持服务三农,写好“落地”文章
        逐步将滨海农业综合试验站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成集试验研究、定位观测、成果示范、科学普及、文化传播等多功能科技展示基地;将现有4个所外示范基地打造成产业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的高标准“三新”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和技术传播体系,扩大我所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四、坚持党管人才,打造优质团队
        1、发展目标:建设符合我所发展需要、在省级层面上有一定地位的创新团队3个左右,专业技术人员中博士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基本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构建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支撑良好局面。
        2、主要举措:用足用好唐山市“凤凰英才”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和培育“双轮驱动”战略,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
        积极引进人才。主动到农业高等院校对接、选人,争取招聘更多有能力、有才识、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才;落实院“一事一议、 一人一策、 特事特办”政策,加强博士研究生、优秀“双一流”高校硕士选聘工作。
        做好人才培养。制定研究室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博士培养计划、青年英才海培计划、人才能力提升工程等,着力培养懂技术、会培训、善沟通的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型人才。
        五、坚持改革开放,培育创新文化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加强研究室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完善建设思路;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与日本、荷兰等国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单位的深度合作,弥补我所科技短板弱项,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完善成果培育机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工程,建立和完善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加强重大成果培育的顶层设计,通过整合、优化和重新配置科技资源,给予资金、平台、人才等配套支持,加强创新内容提炼,强化所内外成果要素的挖掘和组装,支持大面积示范推广,保证成果创新内容的系统、完整,促进储备成果进一步完善和熟化,为培育重大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交流研讨,滨海所,刘善资 访问:2390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网络中心 制作维护
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邮政编码:050051 备案号:冀ICP备09020210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