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 13:09:11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农村实用技术信息
 
棉花枯黄萎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技术
常金梅1,王彦立2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的病虫害发生了明显变化,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有优良的抗性,但棉花病害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棉花枯、黄萎病,一旦发生防治难度很大。棉花枯、黄萎病主要侵染棉株的维管束,使其变成灰色,重则变成褐色,导致输导组织受阻,使棉花叶片变黄,枯萎,蕾铃脱落,造成棉花大面积死亡而减产。
      1 传播途经
      1.1 种子传播。种子带菌是枯、黄萎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棉种市场放开,品种多,多数种子抗虫性较好但抗病性较差。而有的棉农为省钱长期种植单一品种,品种抗病性的减弱也利于枯、黄萎病的流行。
      1.2 土壤传播。有的地块常年连作也是导致枯、黄萎病日趋加重的主要原因,长期连作和大面积的棉秆粉碎还田,带菌油渣还田,使土壤中的病菌越积越多,致使病菌的侵染率越来越高,造成枯、黄萎病继续扩散,蔓延,并逐年加重。
      1.3 适宜的气候条件。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地温20 ℃时开始出现症状,25 ℃ ~ 28 ℃出现发病高峰,30 ℃有所降低,高于33 ℃时病菌的发育受到抑制,秋季地温降至25 ℃时又出现第2个发育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温下降易发病。
      1.3 其它。施用未腐熟的带菌的有机肥和过多地施用氮肥,也利于病菌传播。中耕浇水、农事操作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实行轮作倒茬。对重病田实行轮作倒茬,轮作应在6年以上可有效地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
      2.2 清理田园。发现零星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对病田的枯枝落叶和病残体,就地烧毁,以减少菌源。
      2.3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及时整枝打顶,利于田间通风透光,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4 种植抗病品种。在枯、黄病重发区选用抗病的棉花品种,如冀岱棉品种等。
      2.5 加强植物检疫。杜绝从疫区调种,防止病害人为地大面积传播。
      2.6 化学防治。对枯、黄萎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往年发生的地块可结合治虫提前喷施50%多菌灵1 000倍液,对已发病的地块可用乙蒜素或2.5%的适乐时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 ~ 7天喷1次,连喷3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