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科技、文化优势,在生态优先、产业规模发展受到严重限制的山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谷子研究所牵头,联合粮油作物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了以王慧军教授为首席的专家团队,在张家口市涿鹿县南山区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指导,充分挖掘该区域的生态价值,探索生态优先区域乡村振兴路径,以“六小产业”为抓手,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建设,通过六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立联合党支部。针对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政府、科研、企业、村集体以及农民相互博弈,直接影响工作落实的问题。专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乡村振兴联合党支部”,统揽乡村振兴事宜。中共涿鹿县大河南镇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上辛庄乡村振兴联合党支部”,驻村干部郑俊良同志担任支部书记,王慧军同志担任第一书记,成员由省农科院谷子所党总支、科技成果转化部支部、上辛庄村民委员会、天行健公司等各方的党员代表组成。针对发展问题,联合党支部先行调研和讨论研究,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后,明确各方责任分别加以落实,定出时间节点和标准目标。这样平衡了各方利益,把博弈关系变成合作共享关系。
“六小产业”助推产品质量提升。编制《南山区“六小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一是打造小杂粮绿色品牌。试验筛选并推广种植省农科院优质谷子、高粱、花生、食用豆等小杂粮作物11个,为产品开发提供了科技支撑。二是发展小蘑菇特色产业。建立了食用菌培育基地,流转土地扩大香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种植规模。三是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延伸小干果产业链条、挖掘小蜜蜂产业潜力、推动小加工特色产业。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整治了多年形成的千疮百孔、破烂不堪、垃圾遍地、河水污染的旧河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165万元,动用石方、土方7万多方,疏通了河道,保护了洪水期村庄与农田安全,净化了河水,维系了水生态安全,同时,建造高标准农田近70亩,培植出村集体资产。以“三品一标五谷井田模式”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初步形成规模为100亩的山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书法碑刻文化园建设。上辛庄村有着独特的生态和渊源的历史文化。凤山上有明代大书法家米万春的诗文碑刻以及600多年前的重修三官殿石碑,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和文物价值。以此为基础,挖掘乡村优秀历史文化,打造守正创新的龙凤生态文化、书法碑刻文化,利用学生暑假办书法培训班。文化园按照山、水、人、田、园“五位一体”模式打造,整个文化园融合山景水色为一体,特色鲜明,就地取材,物尽其用,这一设计得到广大村民和外出乡贤们的高度赞誉。
加工中试产业园建设。利用省农科院新培育的“冀酿”系列专用酿酒高粱品种酿造出“谷淳康”白酒,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同福集团”“雪川集团”“巡天集团”以及相关企业的定制酒,为企业年创收100万元。申请注册了《南山和盼》主体品牌和“招招先”“冀花甜”“甜把式”等子品牌,创立了“冀花甜花生”“灯笼红、白马牙玉米”“冀谷168小米”等 11个标志产品,小杂粮产业实现了“三品一标”运作,产品变商品、礼品,产值、效益倍增,借助“招招先”品牌销售,开辟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消费市场。
灾害面前显力量。2023年的南山区遭遇两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科技园、文化园损失殆尽,村民财产受到严重损失,村民精神受到严重打击。联合党支部主要成员勇于站在洪水第一线,转移村民,企业为村民提供水、面、油及管理家畜、家禽,在核心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联合党支部第一书记王慧军教授及时组织支部成员开会,要求坚定灾后重建信心,支部党员在灾后重建中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支部成员带头捐款捐物、出工出力,在联合党支部带领下,党支部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多渠道协调救灾资金,村集体出人出力,经过冬春两季连续作战,进村道路全面打通。科技园、文化园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2024年,花生产量达到300公斤/亩以上,高粱产量超过450公斤/亩。村民反映,有党支部这个主心骨,群众心里踏实,转移安顿有保障,灾后重建有方向,无论是工作进度还是工作质量,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展望。“党建引领、生态优先、产业发展,科技文化双轮驱动乡村振兴”模式的打造,需要“两山理论”的正确引领,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离不开企业的市场运作,更离不开村民及众多乡贤的参与。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要有“愚公移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勇气,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专家团队决心再用三年时间把“科技园”建成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山地生态农业科技园,把“文化园”建成山区乡村文化振兴教育基地,把上辛庄打造成“书香涿鹿”的标杆,以“六小产业”引领南山区产业做精做强,擦亮南山区靓丽名片,创出“南山和盼”品牌,走出一条适宜该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