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8 19:21:51
 
English     办公OA     邮箱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学术活动  >> 信息
 
植保所揭示miR-PC-3p-241582_34对微孢子虫孢壁蛋白HSWP4侵染二点委夜蛾的调控机制
    
作者:张海剑   审核:郭庆港   编辑:段鹏伟   上传:贾沛雯   发布时间:2025/2/5 15:01:19   信息来源:植物保护研究所


近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团队在知名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TOP,IF=5.7)发表了题为“miR-PC-3p-241582_34 Contributes to the Infection of Athetis“的文章。
        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微孢子虫萌发状态与休眠状态相比,其孢壁蛋白HSWP4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进一步RNA干扰实验,沉默HSWP4基因后,微孢子虫穿透二点委夜蛾中肠壁细胞的孢子数量显著减少,相较于对照组穿透能力下降超过50%,表明HSWP4不仅在孢子萌发中起关键作用,还对其感染寄主的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小RNA测序和mRNA关联分析,发现miR-PC-3p-241582_34与HSWP4之间存在显著的负调控关系,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一步验证miR-PC-3p-241582_34能够通过靶向HSWP4的3'非翻译区(3′UTR),显著降低HSWP4的表达。通过向寄主提供miR-PC-3p-241582_34模拟物或抑制物,添加模拟物显著降低了HSWP4的表达,并抑制了微孢子虫穿透寄主中肠的能力,而添加抑制物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进一步证明miR-PC-3p-241582_34在感染调控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该研究首次明确了miR-PC-3p-241582_34与微孢子虫孢子壁蛋白HSWP4之间的负调控关系,并通过多种实验手段验证了其对寄主感染能力的显著影响。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对微孢子虫感染机制的理解,还为通过调控miRNA来削弱其致病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绿色防控二点委夜蛾等农业害虫提供了潜在思路。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海剑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24301031)和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项目(2021120204)资助。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键词:植保所,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团队, miR-PC-3p-241582_34 Contributes to the Infection of Athetis阅读:169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