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民,男,1980年8月出生,汉族,河北隆尧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007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主任,河北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第十四届河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要从事甘薯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储藏保鲜等研究。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豆脂氧酶检测技术研发与甘薯新品种选育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基金、省重点研发等省部级项目10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第2),省社科三等奖(主持);主研育成优质专用甘薯新品种11个;授权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10项,主笔起草河北省地方标准2个,向省政府提交调研报告1份并获主管副省长高度评价和重要批示,在核农学报、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BMC Genomic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ISTP收录1篇,SCI收录5篇,副主编著作1部。
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信念,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工作,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学习,努力提升工作能力,不断为甘薯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
拥护党的领导,忠诚党的科研事业,严守职业和学术道德,认真学习和领会“两学一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加所总支和支部组织的理论学习和集体活动。能够认真领会上级传达的文件精神,理论联系实践,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二、科研工作踏实认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为甘薯研究贡献力量
马志民同志在从事大豆学习和工作期间,将作物学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跨学科开展大豆脂氧酶联合鉴定技术研发,成功解决了制约无腥大豆品种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授权发明专利 3 项,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作为省农科院甘薯学科带头人,河北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省薯类体系岗位专家,马志民致力于甘薯连作障碍研究,选育出冀粉2号、冀紫薯3号等优质专用新品种10余个,申请品种权 5 项,制定甘薯抗重茬生产技术标准 2 个;开展了连作相关的致病菌分离鉴定、QTL 定位分析、连作障碍机制等研究;获国家基金、省基金及农转资金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资助,研发的技术和品种在国家甘薯体系组织的高产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科研进展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BMC Genomics、核农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为推动甘薯产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处处为薯农考虑,积极开展科技服务
近年来,随着大宗农作物价格持续低迷,甘薯种植比较效益凸显,很多农户进行种植调整,种植甘薯积极性高,而甘薯生产涉及环节多、技术性强,纷纷到农科院咨询甘薯种植技术。马志民都是不厌其烦的逐一耐心讲解,不但讲技术,还对种植甘薯的风险进行提醒,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对于村里集体来的,马志民通常会亲自去村里给全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比如鹿泉封山村王志威咨询后,马志民多次冒雨或者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开展技术服务或者技术培训;又比如在2017年6月22日,冒雨到磁县禾下土公司对如何开展健康种苗繁育进行技术指导等等,深受薯农欢迎。
四、创新科技服务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产业活动
马志民领导团队和产业示范骨干开展协作,在没有项目资助情况下,针对甘薯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与企业合作开展产业活动。作为发起人,先后邀请省内外50余位从事甘薯产业的土专家、经纪人、致富能手开展了“河北省甘薯销售策略研讨会”,以研讨形式,搭建北方薯区甘薯销售商交流沟通的平台,扩展了与会代表的视野和思路。与中国农大等 7 家科企单位联合成立“京津冀甘薯联合鉴定平台”,为新种子法实施后,京津冀地区甘薯新品种登记提供了强有力的鉴定平台,对于提高河北省甘薯产业综合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打造科技服务示范家庭农场,针对元氏县陈氏家庭农场采取“一对一,点对点”式技术指导,是该农场由甘薯产业上的“一穷二白”逐渐发展成为集甘薯脱毒组培、健康种苗繁育、商品薯品牌化线上销售、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先后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国家级星创天地,农场主陈巧飞入选石家庄市“十百千人计划培养工程”农村青年人才。与河北昊阳农业合作开展了享誉全国的河北省“薯王大赛”,并得到政府领导、专家、企业等多方大力支持,被国家甘薯体系树为典型。
五、工作尽职尽责,积极为政府献言献策
针对近年来国内甘薯产业形势快速发展形势,在没有任何项目支持情况下,通过多方协调,组织河北农大、省植保所、廊坊农科院等单位专家组成调研组,对京津冀地区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并起草完成了“河北省红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得到沈小平副省长高度评价和重要批示,对河北乃至京津冀地区甘薯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六、积极相应政府号召,参与科技扶贫工作
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工作,甘薯作为科技扶贫的优选作物,但往往越贫困的地区,越是封闭,甘薯生产观念陈旧落后,不易接受新鲜事物,马志民以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奋斗精神投入到这场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在丘陵山区贫困地区遍布了他的身影和脚印,马志民这个名字也几乎家喻户晓。
在各扶贫工作组邀请下,马志民同志在隆化、平山、行唐、易县、涉县、枣强等地开展系列产业扶贫工作,针对这些甘薯生产老区重茬病害严重、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通过建立科技示范田,集中展示抗病新品种,走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提升薯农的生产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既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李保国同志生前的校友,马志民以李保国教授为榜样,把科研工作落实到脱贫一线,在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默默的开展甘薯生产科技服务近9个年头,服务甘薯精深加工企业20余家,常年深入一线为薯农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为太行山燕山山区的脱贫攻坚和甘薯产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